2016-01-24 10:03
反TPP集會,規模是其次,它的組成份子,才是精彩。
有宗教政黨如伊斯蘭黨,也有左派政黨如大馬社會主義黨;有種族團體如土權和伊士瑪,也有非種族組織如淨選盟2.0。
放在過去,它們應該是怒目相對,相互叫囂。現在,卻是很突兀的走在一起,喊同樣的口號,朋友和敵人搞不清楚了,特別是伊黨和它的死對頭誠信黨。
從政治光譜來看,這些政黨和組織的意識形態和背景,原本是對立的――左派和右派,保守和開明,威權和自由;這一次,卻是光譜重疊,顏色混雜。
反對TPP的理由,從宏大如捍衛國家主權,到細微如擔心藥物價格上漲,而最一般的,則是認為一旦開放和自由化,將會加劇競爭,衝擊國內企業和就業,乃至搶走政府工程和承包合約。
當然,也有部份人是擔心美國通過TPP干預大馬,讓西方的議程趁虛而入。
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的口號背後,卻是對現實的逃避,對未來的恐懼;正如集會的隊伍,讓人混淆。
上個世紀的論調,經得起全球化時代考驗嗎?
x x x
對TPP的抗拒和擔憂,能夠理解,特別是習慣於保護政策,奉行特權利益近半個世紀的馬來西亞。
70年代落實新經濟政策之後,從經濟、政治、教育等領域,都進行重組和分配,政府通過資源和財富的控制和分配,加上津貼措施,美其名是保護,或是扶助,給予主流族群優惠,提供少數權力階層特別利益。
當然,這種扶助政策在某個程度而言,提高受惠者的生活素質,協助社會階層的流動性。
但是,長期落實保護政策,扭曲了市場的競爭原理,也違反生存和發展的自然法則。極少數人利用非競爭的市場,輕而易舉累積大量財富,而一般受保護者,則安於現狀,失去競爭的動力和能力。
納吉剛上任時推動的“新經濟模式”,原意是要打破這種經濟的惰性狀態,通過開放和自由化,刺激動力,加速成長。
但是,在巫統和馬來社會反對之下,“新經濟模式”被改頭換面,失去原貌,也沒有多大成效。
可見,改革是多麼的困難,特別是當它抵觸了既得利益。
x x x
TPP縱使有挑戰,但是,它帶來的開放和自由化,以及競爭環境,能夠塑造比較公平和透明的環境,這是牽動大馬進行改革的另一個機會。
這有如當年中國要進行市場改革,面對重重壓力,遭到內部的阻攔。一個省的商品,要賣到另一個省,都成為問題,又如何走市場經濟的道路。
朱镕基上任後,採取繞道的做法。他堅持中國必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,即使面對外國競爭,國營企業要倒閉,也非加入不可。
那時,他面對強大壓力,很多人指他出賣國家利益,把祖宗都賣了給外國人。
但是,加入WTO之後,中國的體制配合世貿而修改,官僚被逼接受WTO的規定,市場逐漸開放,法規也和世界同樣規範。
這是一種變法,既然內部改革行不通,就換個方式,從外部推動改革。
之後,果然有許多國營企業倒閉了,但是,中國經濟不因此萎縮,相反的,它的能量獲得釋放,競爭力爆發出來,新的企業排山倒海的出現,生產力大幅度提昇,中國成為世界工廠。
WTO讓中國獲得一個全面改革的機會,TPP可以是大馬的契機。
如果大馬放棄加入TPP,可以預見的是,現有的保護政策將繼續,特殊利益集團依然主導資源的分配,競爭力還是疲弱,國家陷入新興國家的發展瓶頸,人民擺脫不了中等收入的陷井。
不需要貿易和經濟專家,人們應該懂得TPP能夠創造的機會,除非我們安於現狀,害怕挑戰。
(星洲日報/星期天拿鐵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912#ixzz41ZmGUyPP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