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Wednesday, December 30, 2015

鄭丁賢‧2015 大馬風雲人物



所謂的“年度風雲人物”(Personof the Year),如果按照時代雜誌(Time)的標準,並不是一年內最有貢獻之人,而是一年內發揮最大影響力之人;而此人不分好壞,可能是貢獻卓越,如1930年Time選出的聖雄甘地,也可能是極惡之人,如1938年選出的希特勒。
不過,近年來,Time的作風比較保險穩當,選出的風雲人物,都是正面形象居多,如今年(2015)是德國女總理默克爾,當作表揚她處理希臘金融危機和歐洲難民危機,所表現的超強能力,以及道德勇氣。
Time可以選它的全球風雲人物,而我是東施效顰,也藉這個小小的專欄,自己提名,自己決定“2015大馬風雲人物”,得獎者沒有受到通知,也不準備頒獎儀式;讀者不同意的話,不論反對或抗議都屬無效。
2015年大馬風雲人物,入選名單:1.柔佛蘇丹依布拉欣入選理由:他或許是大馬當代最有智慧的蘇丹。他往往在最適當的時候,發表最恰當的談話;選擇在最有利的時刻,發揮他手上的權力,進而擴大影響力。
譬如捍衛多元主義,幫助陷困的留學生,禁止電子煙,批評政府的政策等等,得到廣泛的認同。
雖然有人擔心這是干政,不過,在人民對政府的決策能力存疑,對政治人物缺乏信任的此刻,蘇丹似乎填補了一部份空缺,他贏得的贊賞超過了對他的置疑。
蘇丹依布拉欣重新詮釋“馬來統治者”的角色,不再是虛位,被動,而是主動而有實權。
重要的是,蘇丹的談話和決定,沒有人敢於反對和反抗。
2.納吉入選理由:這一年內,1MDB和26億風暴狂卷,中心就是納吉。
年中時,總檢察長署、國家銀行、反貪會三方組成的特工隊,展開調查行動,在最尖銳點,曾經傳出要納吉休假,即將下台的消息。
7月,納吉反擊;總檢察長換人,內閣改組,慕尤丁被撤職;納吉逐步扭轉形勢。12月巫統大會,納吉以勝利者的姿態,接受黨代表的歡呼。至少在剩下的黨主席和首相任期,他坐穩布城。
3.慕尤丁入選理由:曾經被認為聽話稱職的老二,卻揭竿而起,屢次公開置疑首相,備受矚目。
被撤職後,動向不明確,忽動忽靜,似乎在等待機會伺機而動。巫統大會上,表現沉著,有“雖萬人吾往矣”之姿,博得眾人之同情和掌聲,政敵也不敢攻之。
不過,隨時日之久,慕尤丁的氣場逐漸消退,看來影響力日微。
4.阿德南入選理由: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
出任砂首長已是異數,上任之後的言論和作風,一洗政壇之衰,注入清新之氣。從打擊貪腐,整頓官僚,主張砂州自主,捍衛多元文化,他敢言人之不敢言,敢做人之不願做。
在大馬烏煙瘴氣的政治中,阿德南讓人看到希望。不過,他真正的考驗是在2016年的州選舉。
謹此宣佈:(音樂聲)2015年,大馬風雲人物,得獎者是……柔佛蘇丹依布拉欣。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650#ixzz40SEppoX6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Sunday, December 27, 2015

鄭丁賢‧聖誕本無事


過了一個炎熱的聖誕節……噢,有人說,不應該用“聖誕節”,政治正確的用法,是“耶誕節”。他們說,耶穌對基督教徒是“聖”,對非教徒可不是;汝聖非吾聖,應該正名為“耶誕”,而非“聖誕”。
這種論調,簡直是傻蛋。
然而,這個世界的傻蛋,有增加的趨勢,而且不分國籍和宗教。
聖誕節之前,美國有一些穆斯林發動抗議星巴克咖啡。原因星巴克每年年底都推出帶有聖誕氣息的咖啡杯。抗議者稱,這種杯不符合他們的宗教信仰,星巴克太不敏感,因此發動拒喝。
或許因為這種敏感度,星巴克的聖誕杯換了設計,只有紅色,不見了聖誕樹。
這一來,又得罪了美國一些基督教徒。
他們說,星巴克的做法不尊敬基督教,對基督教徒的感受不夠敏感,大家應該杯葛星巴克。
老天,到底是太過敏感,還是不夠敏感,還真的說不清楚。
全球化之下,世界愈來愈平,就愈來愈不等。“平”和“等”原來是矛盾的。
就像是鄰國,聖誕節之前下了一道禁令――禁止公開慶祝聖誕節,違者可以被監禁長達5年。這是該國推行伊刑法之後的措施。
禁止公開,包括不能讓穆斯林民眾看到……聖誕樹(其實那不是樹,而是掛上裝飾品的錐形體),不能戴上……聖誕帽(那只是造型有點幽默的布帽),避免影響穆斯林的信仰。
當然,也不能公開唱聖誕歌,傳福音。
好消息是,如果是在家裡,或者在教堂里,關起門來慶祝,確保沒有穆斯林看到,或是聽到的話,那還是可以的。但是,這豈非顯得有些見不得人。
哈里露亞!
這讓我想起大馬伊斯蘭黨所說的,推行伊刑法絕對不影響非穆斯林,當時還有其友黨黨人做保證。
讓人背脊都涼了。
幸運的是,我在大馬各個商場,都還能夠看到聖誕樹,而且各家都在斗炫麗和創意;穆斯林同胞也站在聖誕樹前,觀賞和拍照。一些商店和餐館,即使店員是穆斯林,也有帶上聖誕帽的。
他們的宗教信仰,不會因此產生化學作用吧!
柔佛蘇丹祝賀人民聖誕節快樂,傳達了特別的訊息;有智慧的蘇丹后說,這項祝福,並不會削弱本身的信仰。
難怪柔佛王室獲得愈來愈多人的尊敬。
在這個強調平而不等的社會,理性和開明的聲音少了,但也更加珍貴了。
而今年聖誕節的前一天,正是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誕辰,即使不是同慶,但也互相尊重,接受對方用本身的方式慶祝;可以的話,多加瞭解對方的宗教節日意義,提昇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的情懷。
聖誕節的意義,不在於突出宗教之間的差異,而是傳達和平的訊息。而有哪一個宗教信仰,是反對和平的呢?
聖誕節過了,新的一年來了,但願社會和平,人心和平!(星洲日報/星期天拿鐵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618#ixzz41Zn7Yn32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Wednesday, December 23, 2015

鄭丁賢‧手機、廣場、拳手



拳手阿里這次是否一拳打到鐵板,有待分曉。
上一次,他在劉蝶廣場的群眾鬧事事件中,公開發表種族言論,遭到調查和提控。
可能他運氣好吧,或是檢控方始終找不到他“完整”的演說證據,後來竟然撤銷控狀,阿里全身而退。
劉蝶廣場之後,來到大家購物中心,同樣是手機買賣糾紛,同樣是糾眾鬧事,同樣又是拳手阿里,同樣是發表和傳播帶有威脅性的種族言論。
到底此人是幹甚麼的?他有沒有一份正常職業?還是他的職業就是職業鬧事人――從搖屁股,劉蝶廣場,茨廠街,以至大家購物中心?
這一次警方行動迅速,以煽動法令將他扣留調查。
日後是否提控他?這考驗警方和檢方是否準確果斷;此外,也考驗大馬煽動法令是否客觀和公正。
煽動法令受到許多置疑和批評,這次是一個驗證公平和公道的機會。
拳手阿里之外,或許大家都應該問一問,為甚麼會發生大家購物中心的群體糾紛?難道人們沒有從劉蝶廣場事件學到一點教訓?
我發覺,雖然兩個廣場不同,事件的過程和人物不一樣,但是,問題的本質卻如出一轍。
賣手機的是華裔商家,買手機的是馬來消費者;交易過程出現爭議,劉蝶廣場涉及偷竊,大家廣場涉及欺騙;通過社交網絡糾眾,演變成為暴力衝突。
毆鬥搗亂之後,各界人士都會提出一番道理,包括群眾不能把法律操在自己手裡;也有人比較平衡的說,做生意的要用正當手法,不能欺騙敲詐。
的確。當人們回歸理性和正常狀態,都知道廣場事件是兩種錯誤的行為,引發更加嚴重的後果;如果雙方能夠守本份,就不會暴發衝突。
很不幸的,大馬是種族界線明顯的社會,種族之間的刻板認知無所不在。譬如,馬來社會普遍認為,華人做生意是不可靠的,剝削和欺騙是存在的;而華人社會則會以為,馬來顧客的行為是有問題的。
因此,一旦發生各種糾紛,包括商業糾紛,刻板認知帶重種族因素,形成種族課題事件。
因為彼此的信任度很低,把對方當成加害者,把自己視為受害者,不願把問題交給執法者和仲裁者處理,而傾向以自己的手法來解決。
大家購物廣場事件,如果以一宗欺騙案來對待,當然可以在第一時間報警,或向有關部門投訴。但是,缺乏信任而引發的敵視,造成一場群眾毆鬥。
如果人們能夠從中學到教訓,用同理心和合理態度對待彼此,或許可以減緩這種潛在的矛盾,避免事件一再重覆。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600#ixzz40SF2fDt4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Sunday, December 20, 2015

鄭丁賢‧星球大戰的政治意涵



如果說,今天的世界有一個最大的共同行為,那應該是世人一起瘋追《星球大戰:原力覺醒》(Star Wars:The Force Awakens)。
報道說,有美國擁躉為了提前一天看這部片,特地飛到千里以外的法國;真的是瘋勁加傻勁。本地一位姑娘,在吉隆坡的大太陽底下,全身穿著堅實沉重的風暴戰士服,乘地鐵,喝奶茶,屹立不倒,看來真的是有“原力”在支持。
電影開畫全球告捷,票房可能打破地球紀錄,觀眾從中年代到新生代,都是星戰人口。
我自己不是“星迷”,雖然星球大戰首部曲在1977年推出時,正是我的豆蔻年齡,對大眾流行最為敏感的階段。
但是,自以為理性的我,一直在想,當人類已經進入了星際時代,太空船像是摩哆車那麼普遍,各種武器可以殺人於無形,甚至可以毀滅一顆顆行星,為甚麼絕地武士和黑暗武士,還需要拿著一枝會發光的劍,廝殺幾十分鐘?那豈非違反了人類進化的邏輯?
只怪自己不懂得入戲。或者,這影響了我成為“星迷”的意願。不過,星戰系列還是看過,前3部正傳還有趣味,後來追拍的3部前傳,已經走樣,不看也罷!
從大眾流行文化的角度,星球大戰的成功,和當代的大環境,以及人們的社會心理,有著一定的關係。
第一部星戰電影推出時,正是冷戰的巔峰期。代表正義,有人性的絕地武士們,是美國人的集體自我想像。他們面對的是代表“邪惡”的前蘇聯,也是美國人心目中的黑暗帝國,好戰而冷酷。
銀河共和國和銀河帝國之戰,是正義和邪惡之戰,也是美國和蘇聯之戰。
星戰的創始人喬治魯卡斯找到這個竅門,用電影激起內在的群眾意識,全球自認為愛好自由、民主、人性的人們,都投入星球大戰對抗黑暗帝國的熱潮。
80年代,里根擔任總統時,把冷戰帶到另一個階段。美國加速擴大軍力,加強孤立蘇聯,逼蘇聯展開軍事競爭,意圖拖垮蘇聯。
不知究里的蘇共,即使人民已經餓肚子,也要和美國人賽跑。結果,搞得自己的經濟撐不住,還沒和美國人真幹,就已經崩潰瓦解。
蘇聯解體之後,美國成為全球的超強。這就像是星球大戰電影中,共和國擊敗帝國,成為銀河秩序的守衛者。
美國人的牛仔性格和清教徒情懷,混合成一套特有的價值觀,以為自己有“替天行道”的使命,這衍生布什父子時代的新保守主義,藉著捍衛美國和世界之名,出兵阿富汗,入侵伊拉克,推動阿拉伯之春。
這有如絕地武士原本抱持純樸理想,只為抵抗黑暗帝國,但是,成功之後卻以自己為絕對正義的標準,逐漸走火入魔,以至銀河系紛亂不斷。
而今,星球大戰捲土重來,雷霆萬鈞,劇情據說是敵對力量的整合,再度挑戰共和國。
和當下政治對照,這是否伊斯蘭國和激進伊斯蘭主義崛起,要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決的寫照?(星洲日報/星期天拿鐵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573#ixzz41ZnMpTQJ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Friday, December 18, 2015

鄭丁賢‧寬大看待瑪拉數碼城



對於“瑪拉數碼城”(MARA Digital,或非正式的Low Yat2),我倒是認為華人社會可以用寬大一些的心態看待,不需要敵視,或是數落嘲笑,以及等著看“黃飛鴻大結局”好戲態度對之。
當然,這不表示我同意依斯邁沙比利的種族觀點,相反的,華社要超越依斯邁沙比利,破除他的種族論述,就不應該先擺出敵對的立場,而是要更加全面瞭解馬來社會的問題,包括劉蝶廣場毆鬥的社會背景,以及馬來社會營商的困難處境。
首先,人們必須瞭解“瑪拉數碼城”成立的背景。大家可以不贊成它,但是,不能在缺乏瞭解,或不願瞭解的情況下,就全面的否定。
很多明理的馬來同胞知道,劉蝶廣場事件的圍毆、集會和破壞,是不應該的,也是部份滋事分子的不法惡意行為。但是,馬來社會也有同情滋事分子的聲音。
他們認為,數碼商品這種新興行業,作為時尚和盈利潛力豐富的產業,已經被華人所壟斷。馬來人無法加入經營,只能成為消費者,甚至是被剝削的消費者。
當然,這種想法相當表面,但是,只要到劉蝶廣場,或是其它大型數碼商場一看,可以發現90%以上,甚至100%是華人經營。
人們很容易解釋說:“這有甚麼問題?又不是商場不讓馬來人開店經營。如果他們有能力,同樣歡迎他們進來呀!”
然而,稍微瞭解情況,就知道數碼商品,和很多生意一樣,它是一條價值鏈銜結的產業。
從廠商、進口商、批發商,到大盤商、二盤商……,是一層又一層掛鉤的,然後又輻射出去,往旁邊延伸擴展,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。
表面上,這是開放的,誰有本事就可以加進來;但是,這個價值鏈也是封閉的,沒有門路管道和交情,缺乏這些同質性,就只能被擋在門外。
華人憑著靈巧的頭腦,四通八達的網絡,從中國的生產和取貨,到國內的分銷管道,確保來源穩定,成本低廉;同行之間,還可以合作,提供賬期,隨時調貨,互通有無。
這一片商業網絡,覆蓋面廣,層層交扣,即使華人新進也難加入,更何況文化、語言、做生意手法、社會關係都不同的馬來族群。
而且,要加入這門生意,要有一定的資金。有相同背景和經驗的華人,需要的資金門檻比較低,而陌生外行的馬來人士,必須要更高的資金門檻。
有人會認為,成為價值鏈的一部份,也是華人靠努力和能力得來的。這話也沒錯,不過,也不能否認華人佔了這些優勢,而佔據了這個市場。
馬來群眾也需要數碼商品,而且是龐大的消費群。但是,他們只有給錢購買的份兒,而沒有加入賺錢的份兒。久而久之,就會產生“被剝削”的心理。
劉蝶廣場事件,以及瑪拉數碼城的設立,錯者錯之,但是,不能否定背後的這種社會背景。
瑪拉數碼城開業以來生意不佳,即使是免租金,免裝潢費;但是,顧客不多,原因在於業者無法進入數碼商品價值鏈的主流,他們拿不到價格低廉的商品,商品不夠多元,賬期有限,同行間沒有支援……。簡單一句,生意難做。
依斯邁沙比利原先看到馬來業者的困難,也瞭解馬來消費者的不滿,於是他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案,以為用“瑪拉數碼城”可以解決問題,順便為自己贏得政治籌碼。
但是,他不明白做生意的複雜,尤其是那一條價值鏈。
華社也不必嘲笑和看好戲。過於壟斷這個領域,只會製造更多的不滿,醞釀更多日後問題,包括可能比劉蝶廣場更嚴重的事件。
我擔心的是,瑪拉數碼城一旦失敗,只會造成馬來社會更大的挫折感,對大家都沒有好處。
理性的看待,不如探討開發一個新的商業模式,讓馬來同胞有機會加入,讓他們之中一些肯努力,有能力者,可以通過學習和合作,分享數碼商品市場的潛能。
對於懂得做生意的人,不會害怕有人加入競爭,反之,這是確保市場穩定,可以長期經營,甚至打開更大市場的機會。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557#ixzz40SFFJDno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Wednesday, December 16, 2015

鄭丁賢‧地球是否有救了?



巴黎氣候大會結束了,出乎意料,各國居然能夠達致協議,要把地球溫度升高控制在攝氏2度之內。
聯合國大會主席呂克托夫說,這一項協議,等於人類的復興。美國總統奧巴馬說,這是人類拯救地球的最好機遇。
攝氏2度的概念是甚麼?
北極的冰川不加劇溶化,小島國家不淹沒,各地不發生大規模的干旱和洪澇,糧食生產不會大面積縮減……,地球得以挽救,人類能夠生存下去。
是的,這是人類救地球,也是救自己的方式;有人說,這是最後一個機會。否則,如果任由地球暖化下去,人類就是毀滅自己。
但是,救地球也要付出代價。
要控制升溫在2度C之內,必須大量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。而溫室氣體主要是來自人類燃燒化石燃料,包括石油、煤炭和天然氣。
話說,1760年左右,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氣機開始,人類懂得利用機械做雙手和雙腿所做不到的事,從此開啟工業革命,生產力一日千里。
此後,人類設立工廠,用暖氣取暖,發電照明,生產汽車,生活方式徹底改變,生活素質突飛猛進。
這一切,如果沒有化石燃料,就不可能實現。
儘管人類以後開發風力、水力、核能、太陽能,但是,卻還是離不開以化石為主的生產和生活模式。
已開發的國家如此,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。
200多年來,大量和無節制的燃燒化石,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,帶來嚴重的環境後果,特別是溫室效應導致地球自然條件產生變化,威脅人類的生存。
巴黎協議終於正視問題,要積極減排二氧化碳,控制地球升溫。
問題是,2度C的目標,意味著人類必須迅速放棄以化石燃料為生產和生活的方式;而目前的條件下,人類還沒有找到一種比化石燃料更實用和經濟的能源。
因此,各國雖然達致協議,也有一個減排的時間表,但是,如何在減排的同時,維持各國的經濟發展,維持人民的生活需要,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。
協議也沒有強制各國減排的權力,而是要各國“自主減排貢獻”,依照各自的標準,貢獻地球。
這將使不同國家陷入兩難狀況。一方面要經濟發展,讓人民過好日子,另一方面得限制經濟模式,以拯救地球。
歐洲的富裕國家有能力改變應用能源方式,但是,中國和印度兩個主要排放溫室氣體的國家,一旦減少化石燃料方式,肯定影響生產,打擊競爭力。
而更多後發展的國家,必須先解決人民的溫飽,還談不上環保。要拯救地球,對它們是有心無力。
巴黎協議反映了人類要自救的意願,但是,要真正走上自救的道路,還有很大挑戰。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537#ixzz40SFOA6Xk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Sunday, December 13, 2015

鄭丁賢‧巫伊合作――是策略?還是來真的?



納吉向伊斯蘭黨伸出橄欖枝,提出兩黨化敵為友;並且繪出一個未來的畫面,馬來人大團結,一起為伊斯蘭努力。
1.巫統和伊黨有可能合作嗎?
政治上,只有利益,而沒有永遠的敵人,也不會有永遠的朋友;這句話,印證於巫統和伊黨的關係。
一旦有利益需要,當然可以合作;一旦利益衝突,自然成為敵人。
巫統和伊黨第一次出現利益需要,是在1972年,也就是納吉的父親――敦拉薩上任時。
原因在於1969年大選前,馬來社會不滿東姑領導的巫統“親華人”,而華人社會不滿馬華無力捍衛華人權益,導致聯盟備受壓力。
大選中,巫統和它的盟友馬華,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折。伊黨在東海岸大勝,行動黨在西海岸城市大贏。政治生態劇變,聯盟結構瀕臨瓦解。
之後的513種族衝突,以及實施緊急狀態,終止了國會民主,也維繫了巫統的權力。
敦拉薩上台後,他需要馬來人的支持,因此拉攏伊黨加入國陣。敦拉薩和伊黨主席阿斯里簽署了13點協議,巫統接受若干伊黨條件,並且給予一個部長,2個副部長的政府職位,換得巫伊合作。
40幾年後的今天,類似的情況發生了。
近兩次大選,巫統和它的盟友,再次面對各自族群的排斥,特別是馬華和民政,近乎被遺棄(至少在選票上)。
馬華和民政看來已經無法爭取到華人支持國陣,巫統為了避免失去政權,必須再次拉攏伊黨合作。而馬來人大團結和伊斯蘭目標,成為最好的理由(雖然已經不是新鮮理由)。
而伊黨目前最大的對手,並不是巫統,而是從黨內分裂的誠信黨,以及理念對立的行動黨。一旦誠信黨和行動黨結合的希望聯盟壯大起來,伊黨將受到生存的威脅。
因此,如果和巫統合作能夠對抗或瓦解希盟,伊黨可以重續前緣,投向巫統。
2.合作對誰最有好處?
一旦巫伊合作,巫統將是最大贏家。
巫統經過仔細的計算,反覆的沙盤推演,它瞭解只要得到大部份馬來人的支持,以及部份印裔選票,加上東馬的政治定存,就可以安全執政,這是建立在排除華人選票的基礎上。
換句話說,不需要華人選票,輸掉所有華人選區,以及大部份城市混合選區,巫統依然高枕無憂。
作為壟斷權力的執政黨,巫統不會吝嗇讓出部份選區和政府職位給伊黨,更不會排除以伊斯蘭化政策,換取伊黨支持。這對巫統有利無害。
以哈迪為中心的伊黨,一旦以支持巫統換取伊斯蘭政策的落實,也能夠向穆斯林社會作出交代,減輕它被選民置疑的壓力。
誠信黨和公正黨的馬來基本盤會逐漸流失,行動黨只能繼續依賴華人選票。然而,遭到致命打擊的是馬華和民政。
3.巫伊合作會有甚麼阻力?
巫統上下都會一致支持。不過,伊黨部份領導人,以及基層還有反對和置疑的聲音。
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、伊青團、雪州伊黨等等,看來不怎麼同意和巫統合作;大部份基層也還在觀望。
最主要的是,巫統是一個權力黑洞,它可以吸收其它力量,但是,一旦進入黑洞引力內,其它力量就被它消融,化為烏有。
70年代伊黨被架空,力量被巫統侵蝕,導致它退出國陣,還是讓很多伊黨人不敢忘記。(星洲日報/星期天拿鐵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503#ixzz41ZnXwMkf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Friday, December 11, 2015

鄭丁賢‧納吉看不到的內在轉移



納吉在巫統大會的主席演說,無疑的,是要在目前信任緊張的情況下,讓黨內接受他對1MDB、26億事件的解釋,以及同意他對敦馬和慕尤丁的處理方式。
換句話說,要通過黨代表大會,提昇自己的正當性,在自己的戶頭存入更多信用值。
納吉沒有提出新的創意,只是延用既有的巫統思維。馬來族群的傳統核心價值是民族主義和宗教歸屬感,納吉打出這兩張皇牌,強調他領導的巫統,就是代表這兩個核心價值。
在這個邏輯底下,認同馬來民族主義和伊斯蘭,就應該支持巫統;支持巫統,就應該捍衛黨主席。
所以,他否定大馬可以實施兩線制,因為一旦實現兩線制,將是巫統和行動黨的對抗,這不僅會衝擊巫統的統治權力,也會侵犯馬來族群和伊斯蘭利益。
以這個邏輯來否定兩線制,其實很牽強,也不彰顯兩線制的意義。
兩線制的存在,並不是為了巫統,當然也不是為了行動黨;兩線制也不是為了馬來人或非馬來人。
兩線制的真正意義,是為了人民和國家。它把國家的權力,交到人民手上,讓人民進行比較,進而能夠選擇自己的命運,決定國家的未來。
這也許不是一個完美的方式,但它確實是人類經過千年來各種政治試驗之後,得到的相對沒那麼壞的方式。
兩線製作為民主制度的重要一環,它不能受到族群和宗教主義的捆綁,否則,就等於“沒得選擇”,枉費了得之不易的民主進程。
況且,納吉今天受到的壓力,基本上和族群、宗教沒有直接關係,而是管理能力和操守的問題。
他今天的直接對手是馬哈迪和慕尤丁這個派系。要對付這些對手,應該表現出他本身的誠信和政績,而不是和對手比較誰更加趨向族群和宗教主義。
納吉的未來,並不在於巫統黨內。如果只是黨內問題,他可以高枕無憂,因為他已經牢牢控制巫統,馬哈迪和慕尤丁根本不能動搖他的控制地位。
他應該擔心的是巫統以外的世界,包括廣大的馬來社會,以及非馬來社會對他的評價和支持。
馬來人並沒有分裂,而是馬來社會已經改變,利益和價值取向多元化,因此不完全受巫統駕馭。馬來社會不像半個世紀前,只因為巫統說它代表馬來民族和伊斯蘭,就盲目徹底的效忠巫統。
今天,馬來社會依然有民族思維,而且宗教信仰更加虔誠堅持。但是,這不等於他們認同巫統的種族思維,以及宗教觀念;反之,很多馬來人不認同巫統的族群主張,更多馬來人不知道巫統是否有宗教內涵。
族群和宗教之外,馬來人也重視政府的管理效能和廉潔,以及改善人民生活,領導國家進步的能力。
這一切不代表馬來社會分裂,而是一種轉移。他們知道,巫統並不代表族群和宗教。
巫統和納吉,都應該知道這是馬來社會的內在轉移,也是世界觀的轉變。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486#ixzz40SFbp3e1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Wednesday, December 9, 2015

鄭丁賢‧美國人頭腦壞去了



如果你以為美國人都很聰明,或許,你應該重新瞭解美國人。
我是說鎗械問題。
幾天前,加州又發生集體鎗殺案,是的,我們都已經忘了是第幾次。不過,根據統計,每個月都會發生幾宗集體鎗殺。一年來,有3萬美國人死於鎗彈之下。
每10萬美國人之中,就有3人死於鎗下。比較而言,它的鄰居加拿大有0.5個人,而英國只有0.1人。
你以為美國人都很生氣,都和奧巴馬一樣,要管制鎗械。
錯了!
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《結束鎗械傳染病》的社論,苦口婆心,勸告美國社會,目前是管制公開售賣鎗械的時候了。
你以為美國人都會心有戚戚,感同身受?
不是!
第二天,就有人朝報紙上的這篇社論,連開數鎗,把彈孔累累的報紙放到面子書上;結果叫好者還真的不少。
還有一個內華達州的女議員,全家人,包括小孩子,拿著各種輕重型鎗械,製作全家福賀卡,祝美國人聖誕節快樂。
有人指責這個議員家庭無知;但是,也有人稱讚他們是捍衛美國的英雄。
而最新的銷售方式,可以在網上訂購鎗械。只要在手機或電腦上按鍵,就可以到附近鎗械商店取貨。
當然,不是所有美國人都支持擁有鎗械;但是,統計顯示,支持擁鎗者絕對超過半數;即使在重大集體鎗殺案,例如加州事件後,還是有52%人民支持擁鎗和購鎗。
過去一些說辭,指鎗械利益團體,如美國萊福鎗協會勢力龐大,主導擁鎗政策;或是共和黨保守派支持擁鎗,以致反對鎗械運動屢戰屢敗。其實,這種說法只對了一部份;更主要的原因,在於大部份美國人支持擁鎗,才使到擁鎗政策固若金湯,無法動搖。
支持擁鎗的美國人,總是振振有詞,口口聲聲Second Amendment,即是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保障人民持有及攜帶武器權利,作為理由。
從歷史著眼,學者說,美國是鎗械打造出來的國家。先用鎗械殺害了大部份印第安土著,掠奪了他們的土地家園;接下來,擁鎗的平民集結起來,趕走了擁有正規軍隊的英國殖民地政府;之後,人民害怕政府成為侵犯者,於是繼續擁鎗,準備隨時捍衛個人的自由和權利。
表面上有道理。問題是,那是歷史,是在國家未形成,政府未良善化的年代。
今天,為數已經不多的印第安人在保護區內奄奄一息,英國殖民地政府早就收檔,美國政府是民主制度下的龐大體制。
美國人在國內沒有印第安人和英國作為敵人,美國政府是民主典範;但是,美國人到今天還是要擁鎗,依然堅持第二修正案。
這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。
正如中國的先秦時代,人民可以佩劍自衛;日本明治維新之前,武士和浪人帶著刀劍到處走;但是,來到現代社會,已有法律規範,治安問題也由政府保障,當然要阻止人民擁有殺傷性武器。
而美國人自認為是例外。
名義上,人們擁有鎗械作為自衛,但是,不是所有擁鎗者都把鎗械用來自衛,只要有少數人用來犯罪,或是群體攻擊,就不得了。加上精神病患眾多,自衛過度,就會威脅整體社會,威脅眾多無辜者。
而且,“自衛”的鎗械,已經從短鎗和步鎗,擴大到攻擊性武器如機關鎗、衝鋒鎗、手榴彈,家庭倉庫成為小型兵工廠,這也和第二修正案的精神大相徑庭了吧!
每年3萬人死於鎗下,依然改變不了美國人的自以為是,你不能說美國人聰明吧!我只能說,這一大部份的美國人,頭腦留在幾百年前,已經壞去。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467#ixzz40SFln7jf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Sunday, December 6, 2015

鄭丁賢‧追尋一個恐怖烏托邦



或許,我們認為恐怖主義還很遙遠,它遠在伊拉克和敘利亞,一個我們陌生的地方,一群我們陌生的人。
但是,它可能已經來到我們前面。
記得嗎,趨勢學家一再說,這是一個疆界已經模糊的世界。
大馬警方逮捕了5名國內外恐怖嫌犯,意圖在東盟峰會期間發動恐襲;泰國警方揭露10名IS成員潛入普吉島、芭堤雅和曼谷,準備發動襲擊;而美國加州殺害14人的凶手夫婦,曾經在面子書上宣誓效忠IS頭子巴格達迪。
大馬已經有130人前往伊拉克和敘利亞加入IS,其中包括一名今年5月襲擊伊拉克政府部隊,已經生物分解的人肉炸彈。
巴黎的IS,以8人之手,殺害了百餘人。伊敘境內的IS,手上更染了萬人鮮血,加上破壞文明古跡,摧毀經濟和社會建設。
問題是,為甚麼他們要這麼做?
x x x
IS支持者來自世界各地。過去,人們以為他們都是狂熱宗教分子,為了要參加聖戰,成就伊斯蘭國而加入IS。
但是,隨著許多資料的公開,以及一些針對IS的研究出爐,人們發現,原來很多加入IS的分子,並不是狂熱宗教主義,甚至不是虔誠的穆斯林。
數千名投奔IS的外國人,背景複雜,參加IS的動機也不相同。
有一些是認同“伊斯蘭國”和“聖戰”的口號,以為這是通往真理的途徑;實際上,他們對伊斯蘭瞭解甚少,而且很片面,所以容易被誤導。
一些是不適應本國的環境,或自以為被邊緣化,口口聲聲“被歧視”,進而憎恨這個國家的一切,因此投入IS。這些以歐洲國家的一些穆斯林為主,因為無法融入當地主流社會,而產生報復心態。
還有一些人的動機更加單純,是為了金錢而加入。IS解決了他們的吃住問題,還每月發軍餉;雖然數目不多,但比原來窮困潦倒的日子好多了,不失為一條謀生出路。
此外,也有一些分子是抱著獵奇和刺激的心態,想在IS實現超凡的人生。
IS的東征西討,攻城掠地,乃至砍人頭、火燒活人,以及大屠殺的做法,即是恐怖,也激發他們的快感,如同把電子戰爭遊戲,或是漆彈鎗戰爭遊戲,化為現實。
在這些動機底下,IS提供他們一個前所未有,也無可取代的“圓夢”機會。
x x x
歷史上,這種帶著狂熱的心態,迷信的信念,要實現一個烏托邦的集體行為,並不只有IS。
60年代中國的文化大革命,千百萬歇斯底里的年輕人,盲目崇拜一個領袖,響應一些過於簡單的口號,追求一個模糊的目標,形成龐大的力量,把一個國家的原有秩序,千年的傳統文化,破壞殆盡。
30年代的德國,人民在強國富民的希望中,被希特勒利用和控制,被戈培爾洗腦,陷入狂熱愛國情緒和侵略主義,發動大規模戰爭,要“淨化”世界。
更早之前,清朝的太平天國,歐洲中古的十字軍東征,不都一樣,都為了一個虛幻的烏托邦。
烏托邦原本是一個夢想,有時還是一個美好的理想。但是,它的本質是空洞和虛幻,不但難以實現,也不能被理性和科學驗證。更糟糕的是,人們用狂熱心態,以及恐怖行為,要實現這個烏托邦,最終帶來重大破壞,形成人類的浩劫。
IS最終會覆滅,這和中國人從文化大革命中甦醒,德國人從納粹主義中浴火重生,是同樣道理;只是,代價太過慘重。
(星洲日報/星期天拿鐵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436#ixzz41ZnlzfDa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Friday, December 4, 2015

鄭丁賢‧大馬式兒童成長法



政府提呈2015年兒童修正法案一讀,要讓大馬未來的主人翁,享有一個更加健康的成長環境。
簡單來說,孩子是擁有完整權利的人,在他們能夠自立之前,需要被保護和照顧,確保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能夠健康成長。
哦!我是不是說到“心理”?
兒童的心理成長很重要,如果家長們不要他們日後成為《羅斯瑪麗的嬰兒》(Rosemary's Baby)。這部可能是影史最佳恐怖片之一,大導演波蘭斯基顛覆了嬰兒是天使的形象,嬰兒也有可能是魔鬼;那才驚悚。
或者,近年一部《孤兒怨》(Orphan);表面善良,愛繪畫和音樂的小女孩艾思特,背後卻算計親人,甚至謀害養母。而這一切,是因為她幼小時被遺棄,缺乏安全感的後果。
所以,虐兒不是純粹身體上的傷害,也包括心理傷害,或是忽略和扭曲孩童的心理成長。
心理上的傷害,或是成長的扭曲,有時是不經意之下所造成,有時是“愛他而傷害了他”。
譬如,母親看了兒子UPSR的成績,說:“阿Boy,你怎麼這麼笨,只拿到5個A;隔壁的小花拿到7個A,你叫Mama以後怎樣去和她媽媽講話,他們一定看不起我們了!”
阿Boy幼小的心靈,可能受到打擊,以為自己真的很笨,自卑感暴增,變成一個自閉宅男。又或者,阿Boy心理突變,開始討厭成績比他好的阿花,長大以後,成為“厭女症”(Misogyny)的患者,把女性當成敵人,如同台北捷運車廂的殺人兇手鄭捷,小時候家庭疏於照顧,唸小學時就每天想揍女生,班上有兩個女同學他惹不起,因此立志“有一天一定殺了她們”。
其它類似“阿Girl,你為甚麼這麼胖,害我的朋友都笑我,是不是和隔壁王胖子生的……”,“阿康,你到底是不是男子,怎麼軟叭叭的,一定都不像我……”。
除了言語上造成的心理創傷,還流行“兒童揠苗助長法”。
3、4歲的孩子,要開始背誦“弟子規”,上腦力開發班,肢體平衡班,特別遊戲班,音樂班,舞蹈班,小小高爾夫球班,然後補習英文、數學……。
童年,就在每日睡眼惺忪,不斷趕著特別班,哭著補習,累著玩遊戲的日子渡過。
音樂、舞蹈、遊戲、運動,以及讀書,都是生活負擔,沒有樂趣,缺乏意義;成長很痛苦,也很累。
另外,大馬也有很多“小小表演家”。小小年紀,就被發星爸、星媽夢的家長,四處送去參加比賽,拿了獎之後,就可以在歌台表演。在台上穿著像Lady Gaga,唱起歌來模仿Beyonce的性感。年齡是10歲,說起話來像是30歲,成為“大人精”。
2015年兒童修正法案沒有限制和懲罰這些傷害兒童成長和權益的做法。不過,文明的社會,正常的父母,還是要避免啊!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418#ixzz40SFvpYoe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Wednesday, December 2, 2015

鄭丁賢‧二氧化碳也有價錢



巴黎舉行聯合國氣候峰會,你是否有留意到,北京卻是霧霾爆錶,PM2.5直衝1000大關。
朝陽公園的大媽依然勇敢,抱持奮戰到底的精神大跳廣場舞。只是,在灰暗朦朧之中,看到人影晃動,一些人想到民間傳說中的趕屍,不禁流下冷汗。
還有一位兄弟,用吸塵機收集過去100天的北京霧霾,然後製造成為很多磚頭,化污染為藝術。
這些情況,我們並不陌生。只是,前兩個月的煙霾,我們很快都忘記了;或者應該說:感謝印尼從上個月起恢復提供我們乾淨的空氣。
我的意思是說,環境污染影響各國人民,是跨國界的問題;各國領導人總算會面談論這個共同敵人,他們又能改變甚麼?
出乎意料,這次的巴黎峰會,似乎達致一些共識。
譬如,各國同意對抗地球緩化,要把溫度上升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。專家的計算,如果地球溫度上升超過2度,不需要第三次世界大戰,也用不著太空大隕石撞擊,就已經是地球浩劫降臨。
如果能夠控制這2度c,地球或許還有得救。
由此進展,則是各國很可能簽署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協議。
二氧化碳是地球暖化的元凶。工廠、汽車、焚燒森林排放的二氧化碳,在肉眼中是消失在空中,但是,它其實並未消失,一些進入我們的身體,一些籠罩住地球,讓地球成為大溫室。
於是,乾旱在一些地方發生,洪澇在另一些地方出現;北極冰川溶化,北極熊沒地方去了;馬爾代夫要沉下去了,以後人們不是去浮潛,而是深潛了。
二氧化碳問題如此嚴重,但是,很少國家願意減碳,美國和中國就率先不減。因為一減,工業生產就受到影響,汽車排氣就不符合標準,印尼也不能燒芭了。
人們為了錢而犧牲健康,國家為了經濟發展而犧牲人民。
只是,到了人類生存的危急關頭,就必須減少排放二氧化碳。
歐洲在2005年推行一種機制,控制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聰明的歐洲人知道,企業只想賺錢,不和你談環保。要規定工廠的排量,不能靠嚴刑峻法,而是要對準商人的軟肋,設立一個市場,讓他們去買賣二氧化碳。
如果A企業每年的碳排量超過10噸,它就必須在市場上買進1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權。而B企業每年的碳排量減少了10噸,它就可以在市場賣出10噸的排放權。
換句話說,A企業因為排碳過高,它要付出額外的成本。B企業減少排放量,它可以賺取額外的盈利。
於是,企業為了減少成本,賺取利潤,就會投下資本和科技,使用低污染,低排碳的生產方式,譬如使用太陽能、風力,取代石油和煤炭,減少排放二氧化碳。
於是,二氧化碳排放權也就有了價格。今天,歐洲的碳排量遠遠低過美國和中國,就是歐洲人把減排化為盈利的智慧。
或許有一天,印尼敢再燒芭,我們就把吹過來的二氧化碳,賣回給印尼,狠狠賺它一筆。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398#ixzz40SG7Sp5s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