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Wednesday, August 19, 2015

鄭丁賢‧金融風暴――相似和分別

當令吉跌到4.10時,我一個平常還算冷靜的朋友,也有點驚慌了。
“是不是出現危機了?上一次令吉這麼的跌法,不就引發了金融風暴!”
我不得不回想97/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。
當年,令吉兌美元從2.5,一路滑落到4.88;然而,這不是惟一的壞消息,而只是風暴的先聲。
接踵而來的是,股市崩盤,跌幅過半;利率狂飆,超過10%;通貨膨脹,萬物漲價;企業裁員,失業率高;銀根收緊,市場蕭條。
今天看起來,這只是一連串的經濟名詞;但是,身歷當年情境,那是一次慘痛的煎熬。尤其是那些失去工作,虧掉半生儲蓄,房子和工廠被拍賣,外國學業被終止的人們,可就是錐心之痛。
也因此,近幾個月來的令吉貶值,喚起了人們的記憶,也讓很多人產生了憂慮――金融風暴是否會再席卷?
令人擔心的是,97/98年的令吉狂瀉,和如今情況相似;令人慶幸的是,到目前為止,也只有令吉大跌和當時情況相似,其它條件則有顯著差別。
換句話說,除了馬幣貶值之外,大馬經濟其它層面還算是可以,沒有當年出現的徵兆。
我回溯97/98年金融風暴的資料,找出當年風暴的肇因。
當年,風暴始於令吉狂跌,爾後擴大到所有經濟面,造成重創。但是,令吉之跌,並不是馬哈迪一貫說的是貨幣狙擊手索羅斯一手造成;真正的原因,是當年大馬金融體制不健全,經濟虛胖和產業泡沫所導致。
90年代大馬工業化的成果,造就了高成長年代,企業界信心膨脹,大量舉債投資,而市場也有大量資金湧入,造成借貸十分寬鬆。
到了90年代中期,儘管市場繁榮,但是,銀行超額放貸,債務節節攀高,經常項目赤字擴大,令吉過度高估,股市由熱錢炒作……;泡沫已經愈來愈大。
然而,馬哈迪被眼前的繁華所迷惑,以為大馬的高成長可以永遠持續。
他拒絕專家升息和降溫的建議,反而一直繼續催谷高成長,不讓派對歇息。
但是,派對終須結束。泰國首先息火,韓國和印尼步其後,然後是大馬;令吉被大量拋售而崩盤,資金瘋狂撤離,股市崩潰,銀行搖搖欲墜,企業倒閉……;繁華成一場空。
以後,人們稱馬哈迪的資金管制,挽救了大馬;但是,很少人追究馬哈迪盲目的追求成長,缺乏管理和紀律的金融體制,才必須負起風暴責任。
今天,令吉的滑落主要是因為美元的強勢,特別是美國準備升息,導致國際貨幣市場追美元和拋各國貨幣。
令吉跌勢雖然慘重,俄羅斯、巴西、印尼、澳洲等國貨幣,也絕對摔得不輕;總之,凡是靠出口原產品,以及石油賺取外匯的國家,肯定遭殃,偏偏大馬兩者皆是。
然而,大馬的赤字和債務,情況比當年好許多,在國際上屬於良性範圍,也沒有顯著的經濟泡沫;而經常項目、經濟成長率、失業率等等,也還健康。
倒是政治上的紛爭,有一定的隱憂和影響,但這是題外話。
概括的說,風暴不應該會重臨,但汲取過去教訓,還是得居安思危。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7421?tid=34#ixzz3kHCAYH62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