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Wednesday, April 1, 2015

林瑞源‧自我適應,迎接消費稅

2015-03-31 11:19
我們終於來到了國家稅制改革的關鍵時刻,政府把在4月1日實施的消費稅(GST)視為增加稅收、減少赤字的“法寶”,若失敗將衝擊國家經濟。
無可否認,GST是透明、公平、完善的稅制,特別是現在原油價格暴跌,政府需要新稅務來填補空虛的國庫。
目前的稅制是不健康的,僅靠120萬名納稅人來滿足2千800萬人的需求、“供養”142萬名公務員,享用國家基本設施及福利的人士也必須繳稅,包括外勞。
但是,好政策要有好的執行力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,而執行力正好是政府行政中最弱的一環。
在GST落實初期難免會有混亂,各界能夠更快的適應,將可以讓GST更快的軟著陸。
目前最大的混亂是人們並不清楚到底哪些商品是豁免GST或零稅率,政府不斷增加和調整這類名單,讓商家和消費者都混淆了;為了節省,民眾拚命購買,也可能囤錯了貨。
此外,如果政府部門退稅機制的效率不高,無法做到線上申請可在14天內取得退稅,書面表格28天,將會讓商家面對資金周轉的問題。
民眾的承擔能力也是決定GST成敗的因素,如果6%的GST直接反映在物價上,人們將無法承受。很多人每月的收入僅僅是夠用,今年非執行人員平均調薪也只是5.78%,若GST帶來高通膨,將使市道更為冷清,達不到政府希望人民多消費、多徵稅的目標。
日本在去年4月把消費稅率由5%調漲到8%後,經濟就衰退,因此安倍展延原本在今年10月將消費稅率調漲到10%的計劃。
大馬2012年人均收入(GNI)為9千800美元,高達60%的人收入是在3千令吉以下,因此相信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適應GST。
GST能否成為一劑靈丹,也胥視政府是否會善用從GST取得的稅款,以及能否改變理財的態度。
納吉在去年提呈2015年財政預算案時披露,實施GST過後,政府新增的稅收只有6億9千萬令吉。但是,財政部在3月23日就向下議院申請追加22億令吉的額外開銷,6.9億還不夠塞牙縫。
若把增加的6.9億當作69億或690億來用,赤字只會上升,比如政府首席秘書阿里韓沙已答應公共及民事職工總會的要求,在7月探討公務員的薪金和福利。
政府在今年1月調整預算案,削減55億令吉的行政開銷,但政府花錢的方式還是不變,比方說,政府購買的ACJ320型號專機,被指比市價貴了1億900萬令吉。
大馬與F1管理公司續約3年至2018年,也有爭議之處。政府從來沒有公佈舉辦F1大賽車的贊助費,相信費用不低,因為韓國站辦了4年就虧損了1.85億美元,去年已經停辦。F1能夠帶來龐大經濟效應的說法也是誇大,大馬站的入場人數前年是12萬人,去年減至9萬人,今年更低,只有8萬人。
其實,政府應未雨綢繆,以應對緊急情況,包括避免一馬公司債務拖累國家信用評級。
雖然政府聲稱我們可成為高收入國,但是沒落的景象卻已在生活中顯現,譬如水供設施落後,以致經常制水;缺乏維修和管理費,導致道路破爛、街道骯髒。
天底下從來沒有能夠治百病的靈藥,GST也不是,要根治“財政病”,政府還需努力。
(星洲日報/風起波生‧作者:林瑞源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
點看全文: 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6024?tid=35#ixzz3W15DNb4I 
Follow us: @SinChewPress on Twitter | 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