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Friday, May 15, 2015

鄭丁賢‧拉讓江畔的傳奇典範

拉讓江從婆羅洲高原奔流而下,這條全馬第一大河;奔騰數百里之後,它做一個上旋月的漂亮轉身,然後平伏下來,緩緩來到詩巫。
每次來到詩巫,我都不經意的走到江邊,看它從狂野到溫柔,依然存留的磅礡之氣。
拉讓江孕育了詩巫,帶給這個百年歷史的小城源源不絕的生命力。百多年前,福州人黃乃裳南來尋找南洋的桃花源,發掘了這個隱匿在森林的璞玉。
他和白人拉惹――布洛克二代簽訂合約,分3次引進千餘華人農民、工人、技師、教師、醫師、傳教士,進行有計劃的開墾,也是有計劃的移民。
這是華人第一次不是以賣豬仔的方式,集體下南洋;這些來到詩巫的華人,享有平等的信仰、教育、經濟、生活權利;這在南洋其它地區是個異數。
百多年來,詩巫發展成為獨特的華人社區,它擁有虔誠的基督教信仰氛圍,濃郁的福州文化鄉情,完整的華文教育,以及雄厚的經濟實力。
就在壯闊的拉讓江邊,詩巫華人以勤儉剛毅的精神,建立了許多傳奇,成為典範。
40年前,張曉卿秉持同樣的精神,在拉讓江邊設立了一家小規模的木材公司――常青,他以克難的意志,克服了初期的創業困難。
他的木材業從上游的伐木,延伸到下游的鋸木和鑄模,並進行植樹造林;接下來他進軍媒體業,在大馬和香港等地區辦報;企業也不斷擴張,進入不同領域。
第二個10年,他開始思考企業的前途。面對當年社會環境的各種限制底下,他領悟到企業的未來,是走向世界。這是一個更加難辛,更大挑戰的路途;但是,也是發展機會無限,收獲更大的未來。
他毅然邁出大步,從此再也沒有駐步。
接下來的20年,走向世界的常青迅速擴充,跨足油棕、產業、酒店、旅遊、養殖、保健、油氣等領域,覆蓋了亞洲、歐亞大陸、非洲、大洋洲和南美洲數十國家。
如今,這個集團在全球有近10萬名員工,每一分鐘都在生產運作,推動經濟的進步。僅僅在砂州,它就有3萬員工,投入各種經濟活動。這不是個別人士的資產,而已經是社會和國家的資產。
常青規模很大,然而,這不是它僅有的特色;與其它跨國企業不同的是,它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,注入了人文信念;結合企業家和文化人的共同價值,在推動企業擴張時,也灌輸勤儉、負責、互助、團結,以及回饋社群、社會、國家的人文價值。
這種企業和人文價值,奠基於百年前拉讓江畔,從開埠的千人,到今天十數萬人;從40年前常青小公司,到今天常青跨國集團。
常青步入40周年之際,它在拉讓江畔興建了一座新的總部。建築造型獨特,彷如一個巨人的雙腳,豎立在江邊,面對拉讓,看江水長流。
這不只是常青的成就,也象徵積極進取,不悲觀,不放棄的精神;以及企業與人文結合的價值模式。從拉讓江走向世界,樹立了一個傳奇,成為一項典範。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
點看全文: 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6468?tid=34#ixzz3bghyEzVI 
Follow us: @SinChewPress on Twitter | 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