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Sunday, September 27, 2015

鄭丁賢‧紙牌屋的政治

《紙牌屋》(House of Cards)是近年風靡全球的一部美國連續劇;敘述一個美國政治人物安德伍德(Francis Underwood),如何透過政治手段,不斷剷除對手,一路往上爬的故事。
劇集播了3季(3年),收視依然長紅,口碑高居不下;被譽為歷來最受歡迎,也拍得最好的政治類戲劇。
其實,這種類型的電視劇並不新鮮,從早年英國BBC的《是的,部長》(Yes,Minister》、《是的,首相》(Yes,PrimeMinister》,走詼諧諷刺風格;到美國的《白宮風雲》(The West Wing)走的是模擬寫實路線,都讓人看得過癮。
然而,《紙牌屋》似乎更上層樓。它用虛擬的超寫實手法,把政治世界建構成為一個權術的網絡,裡頭的主角們,被刻劃為政治野獸,擁有高度的觸覺,饑餓的胃口,敏銳的行動,以及狠辣的手段。
然而,表面上,每一個台面上的人物卻都是冠冕堂皇,彬彬有禮,動輒民主人權,高談美國夢。而且,大部份的爾虞我詐,蒙騙和陷害,都是假借國家和人民的名義進行;這些做法,遊走在制度的灰色地帶,法律的邊緣,借公義之名而行利己之實。
在這個過程中,安德伍德在他的妻子配合下(他和妻子也是互相利用),從一個眾議員開始,利用黨派矛盾,結合不同勢力,得而晉身副總統;爾後,他製造課題,引發民眾不滿,陷總統於不義,自己登上總統大位。
播完了3季,觀眾引頸期待的是,下一季的故事,他能否連任總統,還是紙牌屋倒塌,崩潰瓦解?
x x x
故事情節豐富,引人入勝之外,到底《紙牌屋》刻劃的政治圈和政治人物,有多少的真實性?又提供人們甚麼思考?
我說的“真實性”,不是指情節的真實或否。故事情節當然是虛構的,但是,故事中突顯的政治虛偽本質,為了權力和利益,可以不計一切的勾心斗角,互相利用或相互陷害,這些是否跨越政黨和國界的統御權術?
用“紙牌屋”來形容政治,有它獨特的道理。
政治的過程,不就是你打你的牌,我打我的牌,經過連串的衝突和整合,而搭建一個架構,形成一個紙牌屋嗎?
美國人的制度底下,有本身的出牌方式。連狂傲粗暴的特朗普,也可以打出“恢復美國的偉大”這張牌,吸引了很多虛榮的美國的支持。
來到大馬,我們的政黨和政治人物,更是一再搭建各自的紙牌屋,這些紙牌屋的虛假和虛弱程度,更勝外國。
過去一個月來,人民看到各種紙牌亂飛,有者打出社會正義的紙牌,有者打出民族尊嚴的紙牌。
紙牌的背後,空空洞洞,沒有內涵,沒有基礎,只有各自的目的和計算。
問題是,很多人民只是看表象,相信口號,隨之起舞和起哄,而不試圖瞭解紙牌後的議程。
如果要找出《紙牌屋》在娛樂之外的價值,我覺得並不是去接受它描繪的黑暗政治文化,而是提醒人們,不要迷信表象政治,對政黨和政治人物要用懷疑的眼光看待,對他們冠冕堂皇的政治言論也要省思和檢視;否則,就要成為他們利用的棋子。
而靠紙牌屋生存的政黨和政治人物,不能長久;否則,他們製造的矛盾會導致社會分裂,國家空洞而衰落。
至於安德伍德的下場,相信編劇不會讓他一直風光下去;紙牌屋有模有樣,但是,它畢竟是紙牌堆砌的,經不起考驗,時候到了,就會塌下;來年新一季,我們看吧!(星洲日報/星期天拿鐵‧作者:鄭丁賢‧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7787?tid=42#ixzz3oBCK3lfL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