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Sunday, September 27, 2015

鄭丁賢‧何時才要(能)超越安華?


新的政治聯盟成立,還未粉墨登場,就宣佈共主,如果第14屆大選拿下政權,安華就是內定首相。
我愣住了,安華依布拉欣――他的政治生命是結束了?還是準備開始?
問一問年輕小朋友:“你們知道安華嗎?”
恐怕答案會是:“好像有聽過耶!”
我的意思是,這個希望聯盟的希望,到底是在未來?還是過去?
提起安華,讓我想到和他同一個時期的風雲人物,美國前副總統戈爾(AlGore)。
安華和戈爾只差一歲,兩人都在1993年當上副首相/副總統,兩人都是上世紀末的才俊,兩人也有很好交情;更相似的是,兩人都只差一點就當上首相/總統。
安華在老馬年代,曾經代任首相,也已經準備接班;如果不是1998年突如其來的一場金融風暴,導致權力和利益分配衝突,安華早已是大馬第5任首相。
戈爾擔任了兩屆克林頓的副總統,2000年時,風光競選總統大位。選前一致受到看好,到了開票時候,他的總選票還超過小布什。
但是,最終他以微差輸掉了選舉人票,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接近總統位子的落選人。
講了這麼多安華和戈爾的相似處,以及同病相憐,重點其實是他們的不同之處。
戈爾輸了總統選舉,很快的退出政治舞台,轉換跑道,先是回到法律專業,以後全力投入環保運動,還拍了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環保紀錄片。
民主黨後來的大選,也沒有再徵召戈爾參選。少了戈爾,民主黨沒有衰落,繼續後浪推前浪,後來的奧巴馬,成功擊敗共和黨,入主白宮。
美國政壇是由制度主導,不由得個人來操控;沒有人不能夠被取代,即是才華洋溢的戈爾,只要到站了,就得讓賢,由其他人來帶領。
如此政黨才能新陳代謝,政治才有動力,國家的進步也不會停滯。
而在大馬,90年代的安華領一時之風騷,到了2018年,還是期待安華;間中需要時,就由家人到台前串場一番。
這樣的政黨,是人治壓倒一切,制度被放在一邊;不進則退,理所當然。
新聯盟劃地自限,其實沒有必要。
中學生都可以告訴你,一個政黨不是為了某個人而存在,更何況,是一個半退休人士。
這不是否定安華,畢竟,必須承認的是,在歷史的某一個階段,安華的確扮演了他的角色;從烈火莫熄,成立公正黨,以至主導民聯。
然而,到了後期,他的政治動力已經消失,沒有了新的視野和創見,少有政策主張,也無力挽救民聯於瓦解;幾年來,只見他汲汲經營黨內權力,覬覦雪州大臣位子。他發動的加影行動,是推倒民聯的那台神手。
2018年大選,希望聯盟是否會勝選執政,不能斷定,但是,不思進步,內定首相又有甚麼意義?
即使是國陣,我想,來屆大選的領頭羊,也未必是納吉;世事無常,何況是翻天覆地的大馬政壇。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7770?tid=34#ixzz3mu3USMDb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