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10-25 12:29
大馬第一次徵收“富人稅”,政府要有錢人多盡1%至3%的國民義務;輿論有叫好之聲,認為這是“劫富濟貧”羅賓漢的做法;但也有學者專家不同意,說這將嚇跑有錢人,得不償失。
說實在,我不認為這是劫富濟貧;更不認為真正的有錢人,會因為1%到3%而開溜;甚至,這是不是真正的“富人稅”,也有爭議。
在歐洲國家,高所得的人民,稅率在50%以上;真正的富人,更是不止。法國政府曾經要對富人徵75%稅,叫富人喊痛,紛紛要移民到幾步之遙的蒙地卡羅,才叫法國政府喊卡。
即使在亞洲,富人也不能逃避,中國和台灣的富人稅,就達到45%。
比較起來,本國的富人稅,比你我多那區區1%到3%,分別是26%(年入60萬令吉以上),28%(年入100萬令吉以上),應該不是大問題。
真正的問題,在於社會經濟的變遷,導致資源分配更加不均,貧富差距不斷的擴大。
社會財富愈來愈集中在極少數的富人身上,在美國,人們稱之為“1%的他們”,相對於“99%的我們”。其實,這也是大馬的現象。
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利茲(Joseph Stiglitz)近年對美國貧富差距問題頗為擔憂,他寫了一本暢銷書《不公平的代價》(The Price of Inequality),指出1%的富人,控制了美國40%的財富。
“這些1%的富人,擁有最好的房屋,最高素質的教育,最好的醫生照顧,最好的生活享受;然而,財富並沒有讓他們瞭解,他們的命運是和其他99%的人連接的。
“等到他們瞭解時,就已經太遲了,這是歷史告訴大家的事。”
換句話說,富人的財富,是建立在眾人的身上,這是資本主義使然,無可厚非;但是,放任的資本主義,讓富人佔盡競爭先機,排擠99%其他人,財富不斷累積,社會倫理上,已經不公平。
而且,長遠而言,這對富人也不見得有利。歷史告訴人類,一旦財富懸殊到達臨界點,就是動亂失序,可能富人的財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。
即使不陷入動亂,也會因為大部份人貧窮,缺乏消費能力,造成通貨緊縮,經濟衰退,富有階級也受損。
當然,目前多數國家還沒來到臨界點;然而,很多學者已經關注這個現象,各國政府也提出政策,避免財富壟斷。
大馬的財富懸殊問題,可以從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指數(Gini coefficient)遞增看出問題趨於嚴重。即使不瞭解基尼指數,也可以觀察到,價格上漲(特別是屋價),已經使很多中產階級滑跌為中低收入,而原本中低收入者,成為低收入戶。但是,另一邊廂,原本的富人,卻更加富有,成為豪富。
法國學者彼凱提(Thomas Piketty)在《21世紀資本論》分析這種惡性循環;他提出的其中一項方案,就是徵收富人稅,充實國庫,讓政府有能力照顧低收入者,糾正貧富懸殊,使社會更加公正和穩定。
至於有人擔心會嚇跑富人,這有點過慮;富人的財富是在這裡累積,他們怎麼會因增加一點稅務就離開這裡,出走的成本遠遠高過那1%和3%。
有錢的朋友們,不要介意,就當作回饋社會吧!
(星洲日報/星期天拿鐵‧作者:鄭丁賢‧副執行總編輯)
點看全文: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8049#ixzz41ZpEImmp
Follow us:@SinChewPress on Twitter|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