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Friday, February 13, 2015

鄭丁賢‧大馬必須超越“馬來人的困境”

2015-02-13 10:10
馬哈迪在台上,站著連續講了2個小時,沒有停頓,間中只喝一兩口水;他可以一直講下去,因為他感覺到台下的聽眾正在被他打動。
題目是“馬來西亞的困境”,有很大的發揮空間,可以和他的著作《馬來人的困境》作對照,相輝映。
他從獨立之前說起,談到各族的差異,優勢和弱勢。他提出的觀點,和半世紀前書中的內容,可以說相當一致。
馬來人的農業文化,導致他們缺乏競爭能力;華人的商業基因,導致他們經濟實力強大;馬來人願意分享政權,但華人必須以經濟蛋糕交換;馬來人需要政府照顧,但也要放棄柺杖;華人面對政策的限制,但依然取得很大成就;新經濟政策有正面作用,但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目標……。
如果你過去幾十年生活在這個國家,這些論點絕對不新鮮,因為你就是這項政治工程下的製成品之一。
馬哈迪的認知盲點,在於他太過相信過去,以致他一直停留在以前。他沒有意識到,世界變了,國家變了,馬來人變了,華人也變了。不能依舊用過去的思維,來看待今天的社會;如今全球化之下的開放、競爭、民主、自由、績效,一波又一波的衝擊,把過去的價值打得支離破碎。
《馬來人的困境》已經不適用於現在,大馬必須超越“馬來人的困境”了。
然後,他繼續演講。
他自認最大的弱點,就是沒有慧眼,所以屢次選錯接班人,從慕沙希淡、安華、阿都拉,以至納吉,一錯再錯。
他說,如果他是現任首相,他會選擇辭職,箭鋒直指納吉。
他想不出他在任時有做錯過甚麼;他說,如果時光重來,他依然會做同樣的決定。
他卸任之後不斷批評在位的首相,原因是他要看到這個國家走在正軌,一旦有問題,他責無旁貸,必須指正批評。
或者,他忘記了,其實他的接班人,基本上都在延續他的政策,做法雖然有些不同,班底不一樣,然而,路線是一樣的。
從第三者的角度,這些接班人的最大問題,就是走不出馬哈迪的影子,不敢做重大的變革,空有權力而坐失良機,更何況,他們缺乏馬哈迪的強勢作風,所以兩頭不到岸,隨波逐流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他談到華人,以及中庸。
他承認,幾次大選,特別是1999年,當他流失馬來人支持的時刻,是華人站在他這一邊,讓他繼續贏得超過三分之二議席。
或許華人會有所遺憾,過去支持馬哈迪的選票,沒有改變馬哈迪的思維,沒有轉化為真正的開放和進步。
馬哈迪自認是中庸的,他也反對極端主義如IS,反對杯葛華人商家。
只是,馬哈迪的中庸是有局限的,他並不反對土權,以及伊斯蘭連線,他依然為土權護航,聲稱土權是在做巫統做不到的事,特別是捍衛馬來人的權益。
不管怎樣,馬哈迪的演講是動人的,他依然有魅力;人們應該尊重他的發言,有時候也的確需要他站出來講話。
然而,兼聽則明,接受他的一部份,也要置疑他的另一部份。(星洲日報/非常常識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執行總編輯)


點看全文: http://opinions.sinchew.com.my/node/35625?tid=34#ixzz3RcfWN21M 
Follow us: @SinChewPress on Twitter | SinChewDaily on Facebook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